10月21日下午,湖南大学文学院谭桂林教授应邀为BET体育365投注官网师生带来以《从中年意气到晚年情怀——鲁迅三篇童年叙事作品漫谈》为题的精彩讲座。本场讲座由王攸欣教授主持,湘潭大学丰杰老师、BET体育365投注官网纪海龙、吴宝林等八十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学术活动。
谭教授首先从《五猖会》和《父亲的病》两个文本出发,分别谈及中年时期的鲁迅在创作中对文化之根的迷醉以及对现代伦理建构的思考与倡导。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谭教授着重强调了为以往研究所忽视的鲁迅对乡村信仰的关怀,认为鲁迅在乡村叙事中,对乡曲小民由信鬼神敬天地而得到的微薄的慰安与希望抱着哀愍与理解的态度,而非纯粹地进行国民性批判。另外,在鲁迅回忆父亲之死的文本中,谭教授也敏锐地指出鲁迅在这一童年叙事中批判与建构的合一,其中的建构指向了鲁迅对现代伦理中安乐死的思考和肯定。
谈及鲁迅的晚年情怀,谭教授以《我的第一个师父》为切入点,探索鲁迅人格寻根的历程,认为鲁迅晚年写作中的童年叙事是对自我生命之根的追寻和确认。谭教授指出,这是鲁迅临终前的自我认定,既有对肉身危机的自觉,更有将疾病转换成“生机盎然的健康的源泉”的诗性应对。具体到鲁迅人格特质在童年叙事中的体现,谭教授提炼了三个重要的关键词:愤怒、慈和和悲悯,分别以《女吊》《我的第一个师父》《无常》作集中的阐释。谭教授特别指出,《无常》的写作旁证了《我的第一个师父》的叙事心理,虽然这一文本的创作不在晚年时间范围内,但可以联系起来看,与《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两篇散文一起构成鲁迅人格寻根的三部曲。
本场讲座内容以鲁迅中年到晚年散文写作中的童年叙事为线索,对《五猖会》《父亲的病》《我的第一个师父》《女吊》等作品做了深刻而细致的解读,由此挖掘出鲁迅中年时对文化之根的迷醉、对现代伦理的思考以及晚年时期人格寻根下愤怒、慈和、悲悯三种人格特质的文本体现。在场师生经由谭教授对鲁迅作品进行的多面的精神阐发,更深入地理解到鲁迅创作中的生存经验与生命体验,不少同学踊跃提问,谭教授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答。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撰稿:刘思
初审:王攸欣 复审:曹修禺 终审:刘新少
2023-10-22 09:15
编辑:曹修禺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