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陆胤:书须成诵:中国古典读书法及其近代转折

题 目:书须成诵:中国古典读书法及其近代转折

主讲人:陆胤 北京大学中文系

主持人:吴宝林 中南大学中文系

时 间:11月17日19:00-22:00

地 点:文新院329室

【讲座简介】

本次讲座将带领听众回溯中国古典读书法的源流,审视读书生活的古今变迁,在此基础上,反思当代中国面临的文化传承问题。

从先秦时代起,以经典文本为对象的记诵吟咏,就是记忆传承和教化传播的主要形式。《周礼》谓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郑玄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魏晋时期,吟咏声调成为士族的修养法门和身份标识。唐宋以降,科举制度确立,记诵更成为蒙学教育的主体内容。对此不无批评的理学家,则从德性涵养的角度,主张“书须成诵”“熟读精思”,并由此衍生出一整套读书法和读书日程,影响尤为深远。清代古文家提倡“因声求气”的吟诵法,以求与“古圣之精神语笑”相沟通。直到晚清,出声记诵仍为修习中国古典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着科举废止和近代西方学制的导入,古典读书法在清末民初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以教室、教科书、分段教学、分级分班体制为中心的新式教授法取而代之,演说式的“朗读”和个人化的“默读”,成为现代中国人主流读书方式。这一阅读行为的变迁,发生在清末民初短短二十年间,却改变了数千年来知识传递与记忆留存的途径。从阅读史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或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晚清以来“古今中西之变”的文化内涵,对于当下热议的古典教育和文化传承等话题,亦有现实的参照价值。

【主讲人简介】

陆胤,男,江苏苏州人,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2001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2005)、文学博士(2011)学位。2008-2009年,在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留学。出版有学术专著《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及专业论文三十馀篇。近期感兴趣的领域包括:1、近代文学与教育转型;2、清代学术思想史;3、近世东亚的读写文化。

2019-11-12 09:45

编辑:王颖娇

审核人: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分享

Baidu
sogou